
曹丕繼魏王后,頒制九品中正制,由中央委任中正官為各地人才評定等級,共分九等,朝延依此授以相應的官職。中正都由州郡的世家名門貴族官僚來擔任,因而所定為上品者,無非世族名門。這表明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
A.克服了察舉制的諸多弊端 B.打破了士族的特權壟斷
C.兼顧了家世與才能的考量 D.弱化了中央的專制集權
曹丕繼魏王后,頒制九品中正制,由中央委任中正官為各地人才評定等級,共分九等,朝延依此授以相應的官職。中正都由州郡的世家名門貴族官僚來擔任,因而所定為上品者,無非世族名門。這表明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
A.克服了察舉制的諸多弊端 B.打破了士族的特權壟斷
C.兼顧了家世與才能的考量 D.弱化了中央的專制集權
C
根據“為各地人才評定等級”、“所定為上品者,無非世族名門”可知九品中正制下,才能是選官的考量因素,但最終占據上品的還是世族名門,說明兼顧了家世和才能的考量,故選C項;“克服諸多弊端”的說法無從體現,排除A;九品中正制強化了士族對官位的壟斷,排除B;九品中正制建立之初有利于強化中央專制集權,排除D。故選C。
魏文帝曹丕(187年—226年6月29日),字子桓,沛國譙縣(今安徽省亳州市)人。 三國時期政治家、文學家,曹魏開國皇帝(220年-226年在位)。魏武帝曹操之子 ,母為武宣皇后卞夫人 。
文武雙全,博覽經傳,通曉諸子百家學說,累遷五官中郎將。建安二十二年(217年),成為魏國世子。建安二十五年(220年),繼任丞相、魏王。同年即位,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治,建立了魏國。在位期間,采納吏部尚書陳群的意見,制定實施九品中正制,成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主要的選官制度,平定了青州、徐州一帶的割據勢力,最終完成了北方地區的統一。對外平定邊患,擊退鮮卑,和匈奴、氐、羌等外夷修好,恢復在西域的建置。
黃初七年(226年),曹丕病逝于洛陽,時年四十歲,謚號為文,廟號世祖,安葬于首陽陵。曹丕于詩、賦、文學皆有成就,擅長于五言詩,與其父曹操和弟曹植并稱“建安三曹”,今存《魏文帝集》二卷。著有《典論》,當中的《論文》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部有系統的文學批評專論作品。
查看答案
單次付費有效 3.99 元
用于查看答案,單次有效 19.99元
包月VIP 9.99 元
用于查看答案,包月VIP無限次 49.99元